3月12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辽宁代表处支持的辽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环保大讲堂活动,在沈阳乐加小记者团活动基地举行。活动中小朋友通过讲座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亲手绘制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签署承诺书,成为环保宣传小志愿者,将环保知识带进学校和家庭。
1.绿黑红蓝四个桶,生活垃圾分类装
同学们通过垃圾桶颜色,记忆对应的垃圾种类,又快又准。绿代表可回收垃圾、黑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代表有害垃圾、蓝代表厨余垃圾。
可回收垃圾
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在利用的物品,包括玻璃类、牛奶盒、塑料类、废纸类、、金属类、织物类。
不可回收垃圾
指受污损不能回收再利用的纸张、塑料、织物和一次性用品等其它不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包括宠物粪便、烟头、一次性餐具、污染纸张、破旧陶瓷品、灰土。
有害垃圾
荧光灯管、油漆桶、化学品、过期药品、废旧电池等对环境有一定危害的固体废物,包括废墨盒、过期药品、废电池、废油漆桶、废灯管、杀虫剂。
厨余垃圾
包括居民家庭残羹剩菜、废弃食材、瓜皮果壳等有机物。
2.垃圾分类有误区,分类规律讲科学
在学习垃圾分类规则的同时,同学们还学到很多科学知识。
误区一:大棒骨是厨余垃圾。事实上,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入“不可回收垃圾”。类似的还有玉米核、坚果壳、果核等。鸡骨等则是厨余垃圾。
误区二:厕纸是纸,也可回收。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陶器、烟盒等。
误区三:厨余垃圾装袋扔进桶。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厨余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厨余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3.签署环保承诺书 从小做垃圾减量的践行者
活动最后环节同学们踊跃上台,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签署承诺书。
铁路五校长白分校的蒋宸一同学发言表示,今后要反对浪费,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打包吃剩的菜。东平湖小学的陶悦妮同学呼吁大家,在买菜、打包食物等少用塑料袋。太阳小学的刘艾林同学提出,少用一次性纸杯、纸盒,自己携带餐具既卫生又经济。